2015年12月4日 星期五

把好人、好事、好物、好景、好文章,直接送到您的手中/ 郎豪莉


行人的

把好人、好事、好物、好景、好文章,直接送到您的手中

親愛的朋友:

時光荏苒,轉眼間我們已經在迎接今年最溫馨的月份——十二月了。

自《金山灣區人文幸福華文文摘》啟動以來,我們發表了數十篇類型各異的作品。這些作品的作者大多定居在舊金山灣區,他們之中絕大多數並非專業作家,甚至有些人在此之前從未投過稿,根本是寫作門外漢


透過與他們的接觸和合作,讓我的日常工作​​內容增添了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也讓我越加確信舊金山灣區是個臥虎藏龍之地,還讓我對創立這份微刊物來「增進北美華裔社區的文藝氛圍與人文素養」的願景,充滿了鬥志和信心。相信持續閱讀《文摘》的朋友,也會對這些作者的表現留下深刻印象!

為慶祝聖誕佳節,在十二月裡,我們特別精選出多篇好文,編輯成2015年終幸福傳送特輯 ,希望能給您的節日帶來更多的幸福與甜蜜!

衷心期盼能有更多的朋友與我們聯繫,或是提供稿件,或是成為讀者,或是加入支持者行列。我深信北美華裔社區的文藝氛圍與人文素養,將因有我們的努力而變得更加瑰麗美好。

郎豪莉 謹上

2015年12月3日 星期四

矽谷為何應該有個時裝週? / 陸源


矽谷為何應該有個時裝週?

作者: 陸源

圖片說明:矽谷時裝週的宣傳照。 (: Silicon Valley Fashion Week)

首屆矽谷時裝周如期在舊金山登場

2015512日,在夾雜著各種質疑和驚嘆聲中,首屆矽谷時裝週(Silicon Valley Fashion Week) 如期在舊金山禮拜堂音樂廳(The Chapel) 登場。

在為期三天的的活動裡,為彰顯矽谷的科技成果和研發精神,引領觀眾以嶄新的視野來理解現代科技與穿著打扮之間的關係,主辦單位Betabrand公司煞費苦心地端出一道道令人意想不到的菜單

第一天上場的是移動交通和照明科技在服裝上的運用; 第二天的注意力放到蘋果手錶(Apple Watch)和可穿戴技術的創新; 第三天則是展示籌資平台上設計師們的系列產品。不論每款在T台上亮相的產品屬性為何——LED馬甲、光纖裙、3D打印帽、閃電裝、太空服,和像極了外星人骨骼的馬俱等,都充分展現出統領超前時代的先進高科技思維和狂想。甚至連最會謀殺記者相機儲存卡的秀場模特兒也被棄之不用了,反以無人遙控小飛機來進行走秀。如此顛覆傳統的時裝秀場內容,想必跌破了不少人的眼鏡!

圖片說明:矽谷時裝周用無人機來展示服裝。 (: Silicon Valley Fashion Week)

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都是疑惑

初次聽到矽谷要舉辦時裝週的消息時,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都是疑惑,尤其是全球服裝界的大佬們,他們根本無法把素有「文化沙漠」之稱的矽谷,與含有「文化視覺」美的時裝秀聯想到一起。在他們眼中,矽谷除了一批批喜愛穿著Polo衫和卡其褲的工程師外,實在找出什麼與「時裝」相關的話題。 GQ》雜誌的高級編輯約翰真紐士(John Jannuzz) 甚至毫不留情地表示,希望矽谷的程序猿們老老實實地待在自己的地盤,不要撈過了界!

儘管大部分人都不看好此活動,但是,仍有不少人支持它。就在舉辦時裝週的消息公佈後不久,舊金山灣區的各大新聞媒體和社交網站推特(Twitter)等,紛紛以刊登頭條的方式來處理這個新聞,時裝週活動的門票也在三天內告罄。更有一些矽谷人為此感到自豪: 他們認為,既然矽谷能重新塑造或創造出世界上許多東西,小到手機、電腦,大到醫藥、外太空探勘系統,也不無可能「顛覆」一下時裝週這個被服裝界最引以為豪的「年度盛典」!誰規定矽谷的時裝週就必須辦得跟全球其它80多個時裝週一模一樣?矽谷人應該提出自己的主張—— 現代科技與穿著打扮之間的嶄新結合及趨勢。

事實證明,首屆矽谷時裝週最終沒有讓支持者們失望。

圖片說明: 北加州最大購物商場瓦利費爾Vally Fair將自2015年起進行另一次的擴建計劃,以因應持續成長的人潮流量,。 (:Silicon Valley Business Journal)

矽谷人早已是全球服裝產業一個不可或缺的夥伴

不過,雖說首屆矽谷時裝周圓滿舉辦,引起了不少主流媒體的關注,且在全球時裝界投下了一顆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顛覆炸彈,但並未產生足夠的震撼力去驅動更多專業人士對它展開更深入地探討或期待。加上主辦單位Betabrand公司始終沒有明確提出矽谷時裝週未來的目標、發展模式和追求願景,所以,矽谷時裝週今後能否持續舉辦仍是個未知之數!

身為矽谷人,儘管我個人認為矽谷作為全球高科技產業重鎮之地,理應聚焦在現有的科技創新和研發領域,但我同時也十分支持矽谷每年應該有個時裝週。主辦單位今後若能把時裝週活動持續舉辦下去,將是一件有利於矽谷人的好事,也體現了矽谷人的創新理念,與研發科技並不衝突。

其實在過去的數十年裡,矽谷人早已是全球服裝產業一個不可或缺的夥伴,不僅發展全球知名的流行時尚,還帶動了每年服裝產業的巨大產值,只不過大部份的矽谷人尚不清楚其產業的歷史淵源,並未對它進行過系統性​​地梳理罷了。

所以,若是作出了這麼多的貢獻之後,還要忍受服裝界的冷落和嘲笑,倒不如自己跳出來為自已「正名」,讓全球正視矽谷人對全球服裝產業所帶來的「影響力」。

 
圖片說明:矽谷首位華人工程師鄺達璇(Art Fong, 2)與他的上司比爾惠勒(Bill Hewlett,惠普HP共同創辦人,右1) 留影於惠普室外微波試驗現場。當年的工程師的穿著打扮相當有白領風範。 (:微波射頻網)

反傳統的生活方式和穿著打扮在舊金山灣區興起

話說半個多世紀之前,矽谷人當時流行的穿著打扮與全美其它地區並無差異,用我個人的話說,就是相當的「傳統好萊塢」: 上班族成年男性穿西裝打領帶成年女性穿束腰蓬蓬群孩子們衣著以整潔可愛為主。

隨著60年代反戰思潮的興起,標誌著「反傳統」的生活方式和穿著打扮,從舊金山灣區的伯克利加大校園內醞釀傳播,一場由美國年輕人倡導的「嬉皮文化運動「由此發跡,數年間快速地蔓延到了全美乃至全球。位於舊金山灣區的矽谷,自然無法在這場運動中做一個旁觀者。在它的土壤裡,早已深深地埋下了年輕人「反傳統」基因的種子。

80年代開始,隨著高科技產業在矽谷逐漸興旺蓬勃,大批高學歷的年輕人從全美各地湧入。他們工作型態被歸類於所謂的「白領」一族,但工作內容卻與美國傳統的「白領」不盡相同,豐厚的收入也令其他傳統「白領」羨慕和嫉妒。這批年輕人是矽谷最大的人口族群,而且絕大多數是男性,他們的頭銜被稱之為「工程師(Engineer)」。

 
圖片說明:今年47歲的雅虎創辦人楊致遠的上班著裝習慣中少不了Polo衫和卡其褲。 (:新華社)

 矽谷工程師們創造出Polo衫加卡其褲的潮流

按常理說,身為美國收入所得優渥的「白領」一族,自然而然地在生活方式和穿著打扮上都會展現出與「藍領」完全不同的「品味」,但矽谷的工程師們卻反其道而行之。

他們既十分享受擁有「 白領」一族的薪資水平,也不反對過著「藍領」一族的平易生活,其如此的表現,追根究底,應該都來自於他們「反傳統」的基因。當然,再怎麼「反傳統,對職場、老闆和同事的尊重還是必須的,因此既然身份是一名工程師,就應有「工程師」的模樣。於是乎,不像西裝革履那般的正式拘謹,也不像牛仔褲及T卹那麼的灑​​脫隨意的,Polo衫加卡其褲的服裝搭配式樣應運而生,既不失「白領」的品味,也不受拘謹的束縛,成為矽谷工程師上班著裝的最愛。

一些頭腦靈活的時裝商人,嗅出其中的商機,因應矽谷工程師的嗜好,研發出對應的產品,從中賺取了可觀的利潤。 1960年代發跡於舊金山的蓋璞服裝公司(The Gap, Inc.) ,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時裝商人之一。

時至今日,Polo衫加卡其褲早已成為矽谷乃至全球高科技產業工程師著裝的標準象徵,相信沒人會否認矽谷人與這個流行風格之間的關係。

圖片說明:今年31歲的臉書創辦人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 的上班著裝習慣早已遠近馳名,就是有帽外套搭配牛仔褲。

新一代的矽谷工程師追求更多元、更自由的生活方式和穿著打扮

進入後21世紀後,新一代的矽谷工程師又興起了顛覆「反傳統」的風潮。

當年籍由「反傳統」 精神所應運而生的Polo衫加卡其褲的服裝搭配式樣,在新一代矽谷工程師的眼中已成為「落伍」的代名詞,他們喜好追求更多元、更自由的生活方式和穿著打扮。於是乎,輕便舒適的牛仔褲、T卹、球鞋、鴨舌帽、夾腳拖鞋、寬鬆有帽外套等不入職場的服飾紛紛登場,成為他們現有服裝搭配的基本元素。瞧瞧目前被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排名第10的著名社交網站臉書(Facebook)創辦人馬克扎克伯格(Mark Elliot Zuckerberg) 的穿著打扮,就是一個最好的註解。

2014年,HBO推出一部自製的電視劇《矽谷工程師》(Silicon Valley),劇中的每位主角的造型,就是以當前新一代的矽谷工程師如扎克伯格之流的形象所設計出來的。

圖片說明: Polo衫的顏色不斷更新,越來越鮮豔,只為抓住年青人的口味和荷包。 (:Macy's)

又一個矽谷高科技產業工程師的集體標準象徵

無庸諱言,「時尚」的本質就是「趨勢」與「變化」 ,而此二者的發生因素都脫離不了「人的需求」。脫逃了「人的需求」,再美麗的「時尚」也不過是鏡花水月,無法進行長期性的推廣和使用

相較於當年那一波從矽谷發蹟的Polo衫加卡其褲的流行風格,全球服裝界的大佬們對如今這一波的流行風格更加不敢恭維。但在一批又一批矽谷高學歷且高收入的高科技產業工程師的推廣下,當今這股被冠上「邋遢」二字的服裝搭配方式,正如它的前輩Polo衫加卡其褲一樣,已成為又一個矽谷高科技產業工程師的集體標準象徵了。面對如此巨大的「需求」,那怕是全球服裝界的大佬們,若一味排斥,不願與之共舞,也只有選擇放棄商機一途!

圖片說明: 蘋果已從桌面電腦公司朝向高科技時尚達人的角色邁進。 (:Mark Reschke )

不要小看由程序猿們所主導的矽谷時裝週

近年來,矽谷人的流行風格似乎又有了變化。專業形象顧問羅森菲爾德(Joseph Rosenfeld)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 「這裡確實出現轉變,或許與矽谷世代文化差異有關,年輕一代的科技人比老一輩工程師更在意造型風格。」

因應這些高科技產業科技奇才、怪杰和黑客在穿著打扮上的觀念丕變,嗅出其中的商機的線上男裝店和個人造型顧問,如雨後春筍般紛紛自矽谷土地上冒出,北加州最大購物商場瓦利費爾(Vally Fair Shopping Center) 就進駐了高檔男裝品牌專賣店。

無論全球時裝界如何看待矽谷人的穿著打扮,矽谷人為全球服裝產業帶來的巨大影響和產值已是不爭的事實,其中最主要的功臣並非矽谷的女人,而是矽谷的男人。矽谷是全球唯一的一​​處以男性為主要顧客群體的服裝消費市場。

所以,不要小看由程序猿們所主導的矽谷時裝週,說不定在不久的未來,在疑惑眼光中誕生的矽谷時裝週,會成為另一種時尚,改寫全球服裝產業的歷史。
.......................................................

作者簡介: 陸源(Jeff Lu),筆名陸杰夫,資深媒體人,畫家。畢業於上海師大藝術專業,赴美留學後,就讀俄​​克拉荷馬西南州大。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後期定居於灣區以來,長期從事新聞採訪、繪畫藝術創作及教學工作。十多年來,參與許多重大事件的現場報導,採訪過諸多中外重要人物,撰寫了大量時事新聞稿件。同時,在海內外曾舉辦過多次個人畫展和講座,備受好評,不少繪畫作品被各地藏家選購。目前定居於加州舊金山灣區。

曉園山莊/ 江竹


曉園山莊

作者: 江竹

北京天壽山下半山坡上的別墅,寬敞的現代化的住房和佈局精緻的庭院,那是全家人的驕傲,那是我們歸隱山野,清心頤養的處所。老伴給庭院起了名字:曉園山莊,還題了副對聯:曉園不小情常在,山莊無山路不平。

進入大門,穿過柴門幽徑的竹林,會驚喜地發現前面別有洞天:櫻花東院櫻桃紅、蓬萊山上雞兔歡、加加坪上草蔥蘢、紫藤西館花開盛、江津池內結蓮蓬、太極花壇陰陽魚、攬勝台上眺皇陵,8個景點錯落有致,組成了一幅勝景圖。每個景點都有著自己的來歷,比如,蓬萊,那是傳說中的仙境,老伴的出生地;而江津,自然是我的故鄉囉。院中一年三季裡盛開著簇簇繁花,此起彼落,冬天的鵝毛大雪把大地塗白,草坪在白雪中透著尖尖綠葉,四季景色美不勝收。

誰也想像不到,這塊土地當年我們買下的時候,竟是只有枯黃雜草的野山坡。為了平整土地,不知道墊了多少車的黃土。我們冒雨播種,長出了青青的大片草坪。北京的庭院講究金玉滿堂,庭前的玉蘭每年總是搶第一展現上萬雪白花朵,而和她遙遙相對的西府海棠也不甘落後,粉紅色的花朵在綠葉的襯托下裹滿了所有的枝蔓,顯現出一種高貴,一種優雅。


庭院也是一個各種族的大家庭,來自北京的自然是大多數,但是也不排斥外來者。來自甘肅天水玉泉寺的火紅的石榴花,來自陝西三國時蜀漢名將馬超墓前的能開出罕見的大朵黃花的仙人掌,來自山城重慶的黃角蘭飄出的陣陣清香常使我在臨窗的計算機旁難以心無旁騖地專心寫作,來自荷蘭的鬱金香開出的稀有的黑色和雜色的花朵引得來觀看的朋友總是琢磨著怎樣才能偷走一株,來自美利堅的各色小花充滿了八卦花壇,真正中西合璧了。


給庭院增添無限生機的還有那些可愛的小動物們。我們曾經同時養過9隻狗,有德國大丹,長毛黑背,藏獒。大丹花花和別墅同齡,它形體高大,渾身黑白花,兩隻眼睛特別大,充滿了智慧,總覺得從它的眼中能讀出許多的思想。

兔子是繁殖最快的,有一次一隻兔子下了一窩小兔,母兔死了,剩下像耗子那麼點10隻小兔。這可麻煩了,這10隻小兔怎麼辦? 給獸醫站打電話請教,得知可用針管套上氣門芯餵奶,嗯,這倒是個好主意。於是,立即實施救助。一人把著兔子,一人餵奶。找了兩個紙盒,墊上草,抓起1只,餵完了放進另一盒裡。餵一遍得40分鐘到1小時。這兔奶媽當得夠辛苦的。 10條小生命得救了!

還有鴿子,最多的時候40多只。還有柴雞、烏雞、野雞、火雞,品種眾多的雞們和平共處,五彩斑斕,又是另一道景觀。

我們在這裡享受著世外桃源的清淨安逸,也承受著大自然的狂暴。


那一年,雨水特別大,6月底的一天,我們在客廳眼睜睜看著外面,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了傾盆大雨的滋味,突然地一聲,我們還沒有醒過味來,眼看著南面新砌的圍牆坍塌了,八卦花壇也大面積塌陷。隔了幾天,又是一場狂風暴雨。來得迅速,來得猛烈。

天空一下子黑了起來,狂風突起,飛沙瀰漫,樹葉亂舞,狂風捲起了暴雨,伴之而起的是雷鳴閃電。繼而響起劈裡啪啦的響聲,狂風夾著冰雹直往窗戶上撲,玻璃都快承受不住了。 40分鐘後,天慢慢地亮了。菜園裡的黃瓜、西紅柿一片狼藉,街門口的一棵大樹倒了,對門鄰居家的電話線斷了……圍牆的修復工作是艱難的,用鋼筋混凝土的樑柱結構為骨架,中間填以石塊、上砌磚頂,近牆處的土層用三合土層層夯實,任何狂風暴雨將不能再奈何它了。


人是強大的生物,能改造自然,人又是脆弱的生物,最經不得自然的摧殘。人的強大是因為有頭腦,然而人世間的紛爭又無不是來自頭腦。

庭院後來增添了新成員,一座小亭屹立在南國水鄉的一座小島上,周圍溪水環繞,湖池相畔。從院中任何角度都能看到它的俏影,又都看不清它的面目。穿過小橋,跨過水池,再行過橋,才走到它的眼前。在小亭中閒坐,遠觀群山起伏,莽莽蒼蒼,中間夾著明皇陵的黃色琉璃瓦明樓,近臨綠樹海洋,故小亭名為挹翠。小亭的另一塊匾額斗轉星移,卻道盡了人世間的滄海桑田。

...............................................................................

作者簡介:江竹,本名夏培卓,報告文學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北京作家協會會員、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會員。北京寫作學會顧問。曾任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特約記者及多種雜誌特約撰稿人。在電視、廣播、報紙、雜誌等各大媒體發表文章數百篇,著書34部。作品被美國國會圖書館、斯坦福大學東亞圖書館、俄亥俄州圖書館收藏。本人生平事略被收入《現代中國文學家辭典》。

2015年12月1日 星期二

沐浴春雨/ 孫燕


沐浴春雨

作者: 孫燕

天氣預報說今天晚上要下雨,而且是暴雨,我不禁大喜過望,矽谷的春雨貴如油啊。欣喜之餘,想著怎麼迎接這久旱後的春雨,上班前趕緊衝到花店,一口氣買了十盆花。下班回到家已經七點多了,趁著天還沒黑,也顧不得做飯,把十盆花插空種在後院的地裡,然後便是靜靜地等待。

天慢慢地黑了,沒有月亮,也沒有星星,它們一定是躲在角落裡準備觀看這場暴雨。風漸漸地刮起來,等待了一晚上的雨還是不見踪影,我只好怏怏地睡覺去了。

清晨,淅淅瀝瀝的雨聲把我從睡夢中喚醒,抬頭看了看窗外,天還沒亮。躺下後睡意全無,想著雨,想著花,索性披衣下床。

雨還在不緊不慢地下著,完全沒有脾氣,不知道怎樣才能觸怒它,來一場暢快淋漓的狂風驟雨,以解加州久旱之急。想著想著,雨居然停了。後院的花草經過雨水的滋潤知足地挺直了腰桿,綻開了笑臉。

本來想著下雨可以心安理得地錯過晨跑,不想雨及時地停了。天不助我,只好穿上跑鞋,衝進雨後的街道。

春雨洗滌後的街道一片清新,濕潤的空氣中瀰漫著花草的芳香,我不禁深深地吸了幾口氣,頓覺神清氣爽。誰知跑到一半,雨居然追著來了,而且越下越大。跑著跑著,跑不過雨,索性走起來。何不讓我這個愛花人也沐浴一下春雨,說不定我也會像花兒一樣茁壯成長呢!
.................................................. ..........

作者簡介: 孫燕,生長於美麗的冰城哈爾濱,畢業於哈爾濱醫科大學口腔系。自幼喜愛文學,文章散見於報刊,人生理想是當一名作家和編輯。隨夫移民美國二十餘栽目前定居加州舊金山灣區。

2015年11月30日 星期一

午間,在“城市之光”/ 劉荒田


午間,在城市之光

作者: 劉荒田

圖片說明: 城市之光書店的外覌很平實。 (: Caroline Culler)

那是一個徹底地世俗化的午間,提著從唐人街雜貨店買的藥材,蔬菜,從茶樓打包帶走的點心,走向城市之光書店,經過門旁的櫃檯,經過接聽電話的黑人店員,他在回答顧客某位當紅作家的新書何時上架的詢問,穿過佈滿書架的大廳,在一個小廳停留。盯住書架旁邊一個嵌著詩句的玻璃框。我把手裡的購物袋統統放下,靠近,讀起來。從紀伯倫的《先知的花園》摘錄的。開頭就震撼了我,我挺胸,屏息,老眼有淚在湧動。可憐的國度,即:子民是羔羊,牧者把他們引向歧路。可憐的國度,即:領袖都是騙子,而聖者均報以沉默,一任偏執狂的喧囂霸占所有聲波。可憐的國度,即:人間一片寂靜,除卻對征服者的讚美;橫行霸道者被許為英雄,受武力與凌虐統治。可憐的國度,即:只有它自家一種語言,只有它自家一種文化,此外無他。可憐的國度,即:人民以金錢來呼吸,且總是在吃得太飽時入睡。哦,何其可憐的國度,何其可憐的人民,如果他們容忍所有權利遭到剝蝕,最終全部自由被奪走----

 圖片說明: 城市之光書店的內部。 (城市之光書店)

書店裡空寂無人。我站了好久,才進來一位瘦削的白種後生,低頭一頁頁地讀《列夫托爾斯泰秘史》。環顧四周,環境是絕對適宜於書蠹的,不管你掏錢買還是。書架上貼了好幾張標語,諸如:坐下來,忘記世界,讀書!」「生存壓力且放下,這裡是另一度空間。如果連咖啡也供應,那就只差角度得宜的帶扶手沙發或情人座了,但年富力強者,靠牆而坐,也不是不可以打發半個下午的。我再細看紀伯倫詩篇下方的名字:勞倫斯費林蓋蒂(Lawrence Felinghetti)。這位出生於1919年,行年96的大鬍子白人,依然在舊金山灣區的詩壇叱吒風雲。 201410月,他提出構想,在舊金山市北岸區設立詩人街

我所在的市之光書店,成立於1953年,開始時以平裝書為主打,到了上世紀60年代嬉皮士運動勃興,費林蓋蒂成為中堅。書店成為垮掉的一代的大本營。大詩人艾倫金斯堡在離書店不遠的六藝廊,赤身露體,首次朗誦長詩《嚎叫》。這一經典之作旋即被費林蓋蒂出版。

60多年過去,美國最具影響力的獨立書店,如紐約曼哈頓區具87年曆史的高譚,舊金山對岸的柏克萊,堪稱西部精神代表、歷經半個世紀風雲的科迪 ,最近兩年都逃脫不了厄運,關門歇業,城市之光碩果僅存,名氣也最大,在互聯網和流行文化的夾縫中堅守。移民舊金山這30多年間,來這絕無中文書籍的書店逛了無數次,即使不買書,也感受一下氣氛。懸掛紀伯倫詩的小廳,過去主要陳設自費印行的平裝詩集,多數薄且簡陋,從前許多種是影印件裝訂成的,寒傖之至,很教我喜歡,為了它們和我的身份和腰包都相稱。我的心依然粘著於紀伯倫的詩句,莊嚴的俯瞰,籠罩天下的警誡,教我肅然。

圖片說明: 舊金山城市之光書店由詩人勞倫斯費林蓋蒂(Lawrence Felinghetti)和彼得•D•馬丁(Peter D. Martin) 1953年創立,如今已是全美著名的獨立書店之一。創辦人之一的勞倫斯費林蓋蒂於1919 年在紐約州出生,今年已96 歲,依舊活躍在文壇。他的《心靈的科尼島》銷售量達數百萬冊。 (: “城市之光”)

轉身,面對櫥窗外,那是哥倫比亞大道。午餐時分,從寫字樓踱出的人往唐人街的餐館走去。挎照相機的遊客好奇地窺探。三個股票行經紀模樣的中國人,一色高級西裝,以純正英語爭論著什麼,沒給隔一道厚玻璃的文學巨人們的精神結晶投上一眼。紀伯倫和費林蓋蒂依舊並肩站在書架上,以深沉的帶磁性的嗓門,朗誦警醒世人的詩章。紀伯倫的詩句,針對的是龐大的國家,但是,國家是空洞的。就近取譬,書店裡面的東西,和政權、權力產生形而下的相關的,只有街上經過的警車,還有兩個街區以外的警察局,此刻,並不兇惡的警察們(老金山依然稱之為綠衣,儘管他們的製服早已改為黑色),在吃盒飯或進必須自掏腰包的快餐店。然而,國家和人——組成國家的公民有關。馬上想起費林蓋蒂的詩《狗兒》,且意譯前部分:一隻狗兒在大街上自由自在地小跑,看現實。它所見到的東西,都比自己大。它所見到就是它的現實。門口的醉漢,樹上的月亮。狗兒自由自在地小跑,穿過街道。它所見到的東西都比自己小。印在報紙上的魚,洞裡的螞蟻,唐人街櫥窗裡的雞,而雞的頭部在一個街區以外。狗兒自由自在地在街上小跑,它一路嗅著,有的東西發出的氣味和它一樣。狗兒在街上自由自在地小跑,跑在學步的娃娃前頭,跑在貓和雪茄的前頭,經過撞球室,跑在警察前頭,他對警察並無恨意,它對警察幾乎毫無用處,所以,它在警察前走過。它經過懸掛在舊金山肉店的整隻死牛。它寧願吃嫩的奶牛,而不吃難纏的警察,但也許奶牛和警察都吃,它還經過羅密歐面廠(劉注:這是離書店不遠的意大利風麵食店),經過科爾塔(劉注:舊金山名勝之一,離書店約一公里多),越過聯邦眾議員多爾。狗兒怕科爾塔,但不怕聯邦眾議員科爾。不過,以這隻狗的年輕,以這隻狗的鄭重其事,它所聽到的事情無不難辦,無不鬱悶,無不荒唐。好在,狗兒自有狗的世界,供它生活,供它思考,還有自己生的蝨子可吃。它不會給套上口罩。聯邦眾議員多爾在它看來不過是一個消防栓。 -----

待心潮平復下來,走出門去。什麼書都沒有買。經過櫃檯時拿起一本袖珍精裝本,是詩集《山水人》,17塊錢加稅,對付坐地鐵的一個小時正合適。但店員正忙於接聽電話。不耐煩久等,把湖藍色封面的詩集放回架上。門外,一個中年女士馬上逮住我,能不能替我照個相?」「好的。」「可以把'城市之光'這些字全拍下?我說不行,招牌橫跨兩個店面,太長了。她說,那盡量吧!拍照完,把麗確照相機還給她,順便問:是韓國來的嗎?」「不是。她有點不高興。白得過分的臉,被加州的上好陽光曬出嫩紅來。旁邊,三個男女對著城市之光外牆上的大壁畫寫生。 50步以外,就是唐人街的燒臘店和雞鴨鋪,雞蛋咯咯聲依稀可聞。我走著,像費林蓋蒂詩中的狗兒一般走著。
.................................................. ..........

作者簡介: 劉荒田,本名劉毓華,1948年出生於廣東台山。早年當過知青和鄉村教員,1980年移居美國。創作生涯始於新詩,近年來鍾情散文隨筆,善寫新舊移民生存滄桑。已出版詩集《北美洲的天空》、《異國的粽子》、《舊金山抒情》、《唐人街的地理》,以及多本散文集。曾先後在大陸、台灣獲得4次詩歌獎。目前定居於加州舊金山灣區。

2015年11月29日 星期日

西安行/ 鄒志強


西安行

作者: 鄒志強

西安,乃我中華文化十三朝古都,歷經千年風雨變遷,佷古通今。此次乃敝人首度西安之旅,頓覺承襲中原文化之洗禮,緬懷古今人物,斯土斯民,心情澎湃異常,然​​因時空有盡,而心有未足。願來日再聚,謁見黃陵,觀壼口之水,登華山以論劍,跨渭南之野,行走關中,漢中之地。以了小子之願。觀中華大地,星垂平野,月湧江流,不亦樂乎!
.................................................. ..........

作者簡介: 鄒志強,電腦專業,熱愛旅遊、美食、歷史和大自然。目前定居於加州舊金山灣區。

陽光的味道/ 陳麗華


阳光的味道 

作者: 陈丽华

晚上,刚熄了灯,累了一天的我合上眼睛准备美美的睡上一觉。耳畔突然传来董蕊的声音:“陈姐,”“嗯?”我把头向上扬起,因为她睡在我上面的炕上,我在地下的床上,我们头顶着头睡觉。“什么事情,宝贝?”我问。她悄声的说:“谢谢你白天给我晒被子,我都闻到阳光的味道了。”董蕊轻声的语调里充满了感激,让我自己听了都有点感动。我伸出手握住她的小手,心底流淌着暖流。

记得女儿语文课本里的一篇文章,写的是一个小姑娘救了一只蝴蝶,后来这只蝴蝶变成了一位美丽的仙女来到小姑娘面前,对小姑娘说:你要有什么愿望可以告诉我,我会帮你实现的。小姑娘说:我只想快乐的生活一辈子!于是,仙女趴在小姑娘的耳边悄悄的说了些什么就不见了。从此以后,小姑娘真的快乐的生活了一辈子!到了她很老的时候,有人问她:“仙女到底对你说了什么?”她说:“仙女只对我说了一句话,那就是,如果你想得到快乐就去关心你身边的每一个人吧。”


快乐是多么的简单,当你给与你身边的人以快乐时你就快乐了!无私的给予是心底里最初最美的品质,是可以暖热一生的珍宝,是人生最享受的过程,更是这被子里的阳光的味道。

緬甸的森林/ 張慈


緬甸的森林

作者: 張慈

宇宙的本質是數學。真正能讓作家自由的只有地球,及地球上的一切真實存在。

黎明像驚雷,自中國而來,照徹緬甸的森林。

緬甸(阿瓦王國)與雲南接壤,自然風光與村子都很相似,國界不清,無法分辨過渡。我多次以合法與非法的形式去過緬甸, 它邊境的小鎮,及首都仰光。緬甸覆蓋在大地上的鬱鬱蔥蔥的森林,是這個國家的自然界擁有的一筆巨大而又最可珍貴的綠色財富。緬甸人的祖先最初就是生活在森林裡的。他們靠採集野果、捕捉鳥獸為食,用樹葉、獸皮做衣,在樹枝上架巢做屋。森林是緬甸人的老家,緬甸人是從這裡起源和發展起來的。

森林提供包括果子、種子、堅果、根莖、塊莖、菌類等各種食物,緬甸國的某些林業地區,60%的糧食取自森林。森林灌木叢中的動物還給人們提供肉食和動物蛋白。木材的用途很廣,造房子,開礦山,修鐵路,架橋樑,造紙,做家具……森林為數百萬緬甸人提供了就業機會。其他的林產品也豐富多彩,松脂、烤膠、蟲蠟、香料等等,都是輕工業的原料。森林的更大價值,還在於它保護和改善了人類的生存環境。不妨說,森林就像大自然的調度師,它調節著自然界中空氣和水的循環,影響著氣候的變化,保護著土壤不受風雨的侵犯,減輕環境污染給人們帶來的危害。

森林, 地球之肺,每一棵樹都是一個氧氣發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一棵椴樹一天能吸收16公斤二氧化碳,150公頃楊、柳、槐等闊葉林一天可產生100噸氧氣。城市居民如果平均每人佔有10平方米樹木或25平方米草地,他們呼出的二氧化碳就有了去處,所需要的氧氣也有了來源。

緬甸是世界上森林分佈最廣的國家之一。據我google的結果,1994年緬甸森林(包括43%的鬱閉林和30%的疏林)總面積為3 442hm2,約佔國土總面積的51%,森林覆蓋率約為52.3%。緬甸的森林資源非常豐富,據國國家林業局辦公室統計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森林類型已發現有1 347種高大的喬木樹種、741種小喬木、1 696種灌木、96種竹類植物, 36種藤本植物和841種花卉植物。在2088種喬木樹種中,已有85種應用於多種用途的木材生產。

圖片說明: 緬甸的自然風光。 (圖片: Richard Mosse)

2009 年,在曼哈頓第五大道的一棟公寓樓裡第三十七層,我坐在一條英國硬椅上, 對面坐著這間公寓的主人, 音樂家多爾希。她曾是香港交響樂團的小提琴首席,後放棄音樂,追求攝影,常常去雲南和緬甸,老撾一帶拍攝帶毒動物。她曾在仰光住了兩年,就為拍毒蛇。多多披一頭密密曲卷的烏黑長發,臉上帶著佛教徒的寧靜,她給我用中文講了這麼一個故事:

1996 年,我在緬甸的森林裡迷路了,失去與同伴的聯繫。在森林裡走到天黑,心裡充滿恐懼,我想可能這就是我活著的最後一天了。我在迷失當中走得太累了,無奈地爬上一棵大樹,睡在它最低的樹杈上面。我睡得很香,真的,因為我實在是太累了。這部分的森林沒有瘴氣,這也是我安心的一個原因。夜裡,我聽到江水流動的聲音,我想,那就是瀾滄江,也或伊洛瓦底江。我想,只要沿著江水走,我一定能走出森林。我坐起來,結果,我看見了不可思議的景象:月光下,幾頭白像從我睡覺的大樹下緩緩走過,它們是那麼平靜,沉默,走動的聲音如河水流淌。後面還跟著幾乎二十來頭白象, 在我的心跳中走過去了。

她講給我聽,我一生難忘。

就是這個神奇的森林,由於緬甸不斷的吸引外商投資促進發展,由於農耕、濫伐和開荒,緬甸的森林面積每年以0.64%的速度在減少,每年減少的面積約22 hm2。該國的森林資源已經受到了嚴重的損失。緬甸作為東南亞的一個幅員廣大的國家,狀況與崛起的中國緊密相連。崛起的中國需要大量木材,但中國本身為了防止水土流失,禁止砍伐原始森林。與中國比鄰的緬甸擁有廣大的原始森林,在不肖人士的眼裡,便成了唾手可得的「財源」。於是,緬甸森林中的老虎與印尼森林中的紅毛猩猩,面臨了同樣的危機。更不用說本來居住於森林中的原住民和大象,在失去森林之後,生計與文化也都無以為繼。

圖片說明: 緬甸森林砍伐速度驚人。 (圖片: 緬甸在綫)

去年我去緬甸,聽當地人講,中國在大量進口緬甸的原木。這些原木是不是合法砍伐、合法進口的,我無法檢驗判斷。在貢山,在六庫,在滇西南的瑞麗,這些地方南北直線相距大約有700——800公里,我親眼看到建有相當巨大規模的儲木場。在滇西的公路上,沿途都可以看到裝運原木的汽車。這些原木,直徑大多在50厘米以上,粗的超過100厘米。我開始看到這麼多裝運原木的汽車非常驚訝,以為雲南還在私自砍伐森林,後來問及當地人才知道,全是從緬甸進口的。當地人誰也不避諱原木來自緬甸。不僅大量的原木是從緬甸砍伐運輸過來的,芒市,瑞麗,畹町的主要大街上,佈滿了眾多商店, 售賣價格奇貴的樹化石, 緬甸玉石,紅木家具。商店規模之眾多,其貨物之密集, 令我不寒而栗。請我吃飯的當地美女子,年齡都在四十歲以下,個個都是身價幾千萬的富婆,開著Mercedes, Lexus, 甚至法拉利。錢從哪裡來的?她們的男人倒賣樹木,她們倒賣緬甸玉, 玉石作成的器皿,各種姿態的巨大佛像,首飾,擺設。

中國這邊的原木砍伐是停止了。從緬甸那邊進口未嘗不可。如此大規模的進口,據網上消息說,緬甸的森林已經砍伐了四分之一。據昆明了解情況的朋友講,這個數字絕對只多不少。中國雲南的發展,是緬甸的代價。雲南瑞麗弄島鎮的一個院落,堆滿了緬甸酸枝木、花梨木,鎮上這樣的院落很多,通常是幾名在緬甸伐木​​小老闆共同租賃的。有些人去緬甸伐木已經有25個年頭。四年前,一個叫劉威的老闆​​手頭存有2700多噸的珍貴木材。 有危險的地方就有機會,誰都想去掙點錢,劉威坦言自己頻頻去緬甸的動機。網上能查到這個木材商的名字和資訊。

圖片說明: 大量的緬甸花梨木被運到中國銷售(圖: 網易)

國際環保組織環境調查署(EIA)作過研究,過去兩年中國從緬甸進口的紅木以極快速度增長,〝直接推動非法和不可持續的採伐,對緬甸日漸縮小的森林的生存構成威脅。〞雲南林業局也婉轉地聲明過,中國市場對紅木家具的高需求促成紅木木材市場繁榮,但明清之後中國幾乎已無紅木可伐,看到利益的商人從東南亞、非洲大量採購酸枝木、花梨木等。

環境保護問題是沒有國界的,雲團、雨水、沙塵暴都是不受國界阻擋的。中緬兩國以高黎貢山為界,怒江距離邊界線東西之間不過一二十公里,當緬甸那邊成了荒山禿嶺的時候,怒江這邊能夠保持自己的綠色家園嗎?

緬甸當地人和不法華裔商人為了利潤,加上本身不懂森林環保的重要性,無情地在摧殘著緬甸的森林。上百台拖拉機、推土機隆隆作響,難以數計的珍貴林木倒在地上,有毒和無毒的動物被嚇跑了,土地被推平。接著火焰四起,濃煙瀰漫,蜘蛛亂爬,鳥兒哀鳴,猴子嚎叫……大象則悲哀地站在一邊,等待將木材拖運出去。

緬甸與南美亞馬遜河流域熱帶森林被破壞的場景完全一樣。據google的資料說,這裡每天有上百萬棵大樹被毀掉。東南亞擁有全世界10%的熱帶森林,但是因為毫不留情的砍伐,每年正以極快的速度消失。網上說,平均每年減少233萬公頃的森林,相當於三分之二個台灣。八十年前砍伐台灣原始森林的日本,以及日本所代表的「現代化」,一直到今天都沒有歇手,只是砍伐的地點從台灣轉移到東南亞,而台灣商人也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緬甸的鄰居寮國,也在遭受破毀。前不久有一則新聞最後一批寮國香杉運抵蘇澳。文中提到寮國提高木材出口稅,迫使台灣商人必須另謀「材源」。這些砍伐自寮國山區、樹齡動輒千年的龐然巨木,在台灣加工之後,都將運往日本。可惜,新聞中只提到台灣商人的感慨,卻忘了說為什麼寮國要提高出口稅,忘了問被奪去珍貴林木的當地人,有什麼感覺。所以,對森林的破壞是整個東南亞及全球性的。

圖片說明: 大像是緬甸森林砍伐產業鏈中的有效勞動力。 (:網易)

現在地球上的森林如同緬甸的森林,為我們提供著生產和生活所必需的各種資料。估計世界上有3億人以森林為家,靠森林謀生。從緬甸大量進口原木,勢必造成一條國界線之隔、相距20公里的雲南環境惡化問題。如果緬甸那邊環境極度惡化,中國這邊能夠安逸嗎?樟樹、夾竹桃、丁香、楓樹、刺槐、臭椿、檜柏、女貞、橡樹、紅柳、木槿、榆樹、馬尾松、法國梧桐等都有很強的吸收二氧化硫、氯氣、氟化氫等有毒有害氣體的能力。這些氣體通過綠化林帶,有四分之一可以得到淨化。最珍貴的紅木是對熱帶特產樹木的統稱,主要包括黃花梨屬,紫檀屬,柿樹屬和崖豆藤屬,木質多呈深紅色,質地優良。自明清時代起,中國就有玩賞高價裝飾傢具的風尚,因而進口了大量紅木。緬甸是亞洲生物多樣性熱點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很多珍貴紅木品種在中國家具市場備受讚揚。儘管數十年來緬甸的森林覆蓋率和硬木存量都在不斷縮減,但紅木的砍伐和走私行為在最近三年來卻達到了空前規模。雲南林業局統計, 2013年,緬甸就向中國出售了23.7萬立方米紅木,較上年翻了三番。據估算,這相當於緬甸紅木存量的1/13。也就是說,如果按此砍伐速度,緬甸的紅木將在十三年後絕跡。

那將是2028年。沒有意外的話,我們都會活在世上, 眼看這個悲劇發生。

紅木質地深紅圓潤,材質絕佳,隨著中國對大湄公河區域紅木的熱情不斷高漲,將來可能不是只有紅木在交易市場絕跡,也會在森林裡絕跡,另外還會威脅到一些動物物種,造成環境惡化,增加火災隱患,也為打獵提供了便利,增加了森林消失的風險。

緬甸的森林非法砍伐現象,還帶來了一系列社會經濟問題。砍伐者不得不長途跋涉進入森裡,冒險在克欽這樣的衝突地區走私木材, 這條路線是主要的紅木走私路線。有些砍伐者走進森林後一去不復返。不僅是盜伐危險,木材交易中也可能發生火拼。此外,伐木者接觸毒品的機會大大增加。

一句話,沒有森林就沒有生命。一般觀點都傾向於認為樹木是可再生自然資源,但珍貴的硬木在很多國家都已經砍伐殆盡。因為貪婪的需求,緬甸的森林天天都面臨著威脅。

殘忍和貪婪在黑暗中如同驚雷,自中國而來,籠罩緬甸的森林。

世界是一本書,最重要的首頁就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人類本質是自我毀滅, 人們需要常常被提醒,最珍貴的東西就是自然資源, 跟自然開玩笑,會備受痛苦折磨。
...................................................

作者簡介: 張慈,筆名:梅梅米勒,女作家,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會員,《世界日報》和《星島日報》作者,雲南大學中文系79級畢業,中國作家協會雲南分會會員,曾任職於中國大陸《個舊文藝》《醜小鴨》 編輯部。作品發表於全國各省市,獲『春城晚報』散文一等獎。到美國後,為『中國婦女報』開專欄,著筆於『我眼中的美國婦女』。後出版長篇小說『浪跡美國』,紀實文學『美國女人』。用中英文寫作,在『帕羅阿圖新聞日報』開英文專欄『學校事務』三年,獲『多維網站』散文一等獎,『漢新文學』短篇小說一等獎,詩歌二等獎,台灣獨立文學徵文短篇小說三等獎。張慈有中英文兩個名字,講中英文兩種語言,身處兩種文化,連孩子也是東西血脈相混。她的作品中,流淌著的卻僅僅是一條文字之美的大河。 2003年,張慈在被美國杰拉西藝術基金會選為榮譽受邀會員。 1988年,張慈在為中國第一部獨立紀錄片《流浪北京》出鏡。 2013年,她拍攝出版紀錄片《哀牢山的信仰》,在`北京、上海、昆明等底地上映,並被美國聖地亞哥大學選為教學放片。目前定居於加州舊金山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