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及電動汽車的發展趨勢
作者: 陸源
日前的一則新聞,引起了各界的關注。全球網上搜索巨頭谷歌一直在研發的無人駕駛汽車自動技術,現正面臨它的“盟友”——新興的租車公司Uber 的挑戰。 Uber公司已明確對這家科技界的龍頭老大攤牌: 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發我也要插一腳,而且是自己來研發; 研發合作對像不是谷歌,而是遠在賓州匹茲堡的卡南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並將在該校設立一個“高級技術中心”,全面展開車輛安全和自動駕駛技術領域的測試和研究。 Uber公司的總裁特拉維斯•卡拉尼科(Travis Kalanick)更是雄心勃勃表示,力爭要在未來的出租車行業,創出無人駕駛自動技術的一片天地。
消息傳出,各大媒體競相報導,談到最多的莫過於昔日的合作者如今變成了競爭的對手等話題。這裡暫且不論谷歌與Uber 之間在科技領域誰先贏得這項技術的霸主地位,無人駕駛或是機器人駕駛汽車的科技,是人類自研發並生產出第一部用方向盤控制的車輛之後,科學家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何時能讓無人駕駛的汽車在公路上行駛,或是全部由機器人掌控?
圖片說明: 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年1月2日-1992年4月6日),出生於俄羅斯的美籍猶太人作家與生物化學教授。他創作力豐沛,產量驚人,作品以科幻小說和科普叢書最為人稱道。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資料顯示,早在1910年代,美國就有科學家們開始研發無人駕駛飛機,但由於它的發展過程遠不如它的兄長—-有人駕駛飛機如此轟轟烈烈,並因多次試驗失敗,以致被冷落封存了數十年。直到1930年代,英國人成功研發出用做訓練靶機的無人駕駛飛機,至此無人駕駛飛機才被正式載入航空史冊中,並一直被發達國家廣泛運用在民用和軍事用途上。
相較於無人駕駛飛機,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發歷史更是源遠流長,但因涉及到各種因素─技術層面、安全層面和法律層面等,迄今為止,包括谷歌研發的最受關注的無人駕駛汽車,還是難以在美國公路上暢通無阻地行駛。
上個世紀90年代去世的美國猶太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是一位喜歡對未來做出預測又勤於筆耕的著名科幻預言家。他曾在1964年紐約舉行的世界博覽會上,受邀暢談50年後世界將演變成什麼模樣。腦袋充滿夢幻想像的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預測就是未來機器人在人類日常生活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其中包括了交通工具受機器人的操控。
圖片說明:「釷」是核能發電的燃料之一,與「鈾」相比藏量豐富狀態穩定,只要經過加熱就可以產生高熱能,美國有研究人員成功的利用雷射加熱「釷」,產生電力驅動迷你渦輪,製造出超強發電機。早在2009年凱迪拉克就推出用「釷」發電的概念車,但因技術尚未成熟,始終都還是個概念。
1960年代,美國有一部科幻電影,片中有趣地預測50年後人類科技進步的發展。在片中出現的交通工具,不僅無人駕駛,還可脫離地面低空飛行。若是路面通暢,就可在地面快速行駛,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若是路面擁擠時,又可展開“翅膀”甚至離開地面2英寸高的位置懸浮前行。此外,劇情中的未來汽車甚至可用4個支柱使其自身升起,能在水面上掠過,成為“海陸空”通通包攬的多棲式的交通工具。至於這些“超時代”的車輛是否會造成污染,似乎並非片中科學家們的關注重點,他們在意的是設計出能由機器人自動掌控的自動化系統的汽車。
如今半個世紀過去了,目前在公路上行駛的車輛,與當年科學家們希望設計出的“夢幻式”的交通工具仍有著相當大的距離,相信除了部份是因為概念過於不實際而無法實踐,另一部份則是因為研發成本過於高昂而無法被執行。
隨著時代演變,計算機(電腦)科技的發達,交通工具的普及,儘管“夢幻式”的交通工具並未大量出現在人們真實生活中,但汽車排放廢氣的污染問題,卻給人類和整個地球帶來的無法逃避的災禍。於是,對21世紀的科學家而言,研發新型交通工具時,在註意美觀、方便之外, 如何解決車輛排放廢氣的污染問題,成為了他們刻不容緩且極需解決和克服的難題。
於是,節能車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應運出爐。
圖片說明: 全球第一輛混合動力的車輛由費迪南德•保時捷(Ferdinand Porsche)在1899年製成。大量生產的混合動力車則要在1990年代才出現,分別為本田生產的洞察力(Honda Insight)及豐田生產的普銳斯(Toyota Prius)。這兩款車都可由電動機直接推動車輪提供動力。
事實上,全球各大知名汽車製造廠商在上世紀80年代起,就開始研發可利用再生能源啟動的汽車,這與當時中東的石油戰爭有著密切相關,石油危機迫使許多汽車製造商都想盡快地研發出不依賴汽油行駛的汽車。同時,各國的領導人也都開始重視不可再生資源。當年卡特總統執政期間,苦於石油能源危機拖累新政的他,有句肺腑之言:未來人類的衝突與掠奪能源有關,隨著有限的能源被無限的開采和耗竭,人類自己最終都要為此付出沉重代價。
為此,有前瞻眼光的企業和科學家開始投入研發可供汽車行駛的再生能源。數十年來,這項汽車革新的研發始終沒有中斷過,使用的材料和機械性能也在不斷改進中,汽車的創新已成為一種趨勢。
除了不依賴石油作為能源外,汽車排放的污染氣體給地球帶來的溫室效應,同樣引起了各國的高度重視,如何減少和降低汽車排放帶來的污染,近年來更是被提到包括美國和中國等大國的政府日程上來,強調彼此間的密切合作讓各國間在對付溫室效應上變得默契。加州環境保護署在2009年首推零排放汽車法規的頒布實施,為電動汽車的未來打開了一扇門。這項法規迫使每一個傳統汽車製造商必須在未來每一年增加零排放汽車的比例。
提及試圖研發出將排放污染氣體為零的節能車,就不能不說到特斯拉電動車。
圖片說明: 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
特斯拉這家汽車公司以美國電氣工程師和物理學家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 的姓氏來命名的。 2000年,有一部人物傳記的紀錄片《特斯拉,閃電大師》(Tesla, Master of Lighting),專門介紹早年特斯拉是如何研發交流電機的過程,稱他是天才型的發明家,影響著後來人們的日常生活。 60分鐘長的影片拍攝手法細膩,尤其說到他臨終時身無分文,但他的發明卻給帶來無窮無盡的財富,令人印象深刻。目前特斯拉汽車公司研發和生產的電動車其交流電的設計原理就是依照這位電力大師在1892年的原始設計而來的。
成立於2003年的特斯拉汽車公司,總部設在加州的矽谷,已在納斯達克上市。它是由斯坦福大學的碩士輟學生埃隆•馬斯克(Elon Musk) 與碩士畢業生斯切布勒(JB Straubel)共同創立,強調公司專門生產純電動車而不是混合動力車。雖然近年在研發過程中曾出現多次技術故障,但是,這種創新式地採用鋰離子電池的純電動車,將領引並重塑汽車行業的未來。
事實上,特斯拉公司創辦人馬斯克也是一位天才型的發明家,這位出生南非的年輕人,富有冒險精神。自小就有不少稀奇古怪的想法,甚至想像自己成為超人漫遊奧秘的太空。他稱成年後的自己,考慮3個最想涉足的領域: 網際網路、清潔能源、太空。在他看來,這3個領域將深刻影響人類未來發展的領域。他主導的特斯拉電動汽車,正是他涉足的清潔能源的一部分----研發超級電容器給電動汽車提供足夠能量,達到零排放汽車的標準。
鑑於成本的緣故,特斯拉電動車目前還無法全面普及。但它畢竟做到人類期待的目標---公路行駛的汽車不產生任何污染。
圖片說明:
2014全球汽車論壇第5屆年會(GAF2014)海報。
話語到此,人們自然會提出,若是谷歌和Uber研發的無人駕駛汽車,能與特斯拉公司研發的電動汽車合為一體,未來的汽車前景將會是如此美好。無獨有偶,以“中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之智慧與遠見”為主題全球汽車論壇第5屆年會(GAF2014),去年10月在中國的武漢召開,吸引了800位中外專業人士參加,他們探討的議題是智能型電動車/無人駕駛,和汽車軟件聯網化,其概念似乎超過了一般意義上的無人駕駛的電動汽車范圍,創新意念十足。
從當地媒體的報導看,與會的科學家和專家們談的尚屬概念性的範疇,但至少代表了未來電動車/無人駕駛/車聯網的智能型發展的趨勢。至於人類所關心的何時才能真正實現智能汽車三位一體的目標,依照年會透露的信息,或是依照科學家和專家們的推算,或許至少還要等上8-10年光陰。
.......................................................
作者簡介: 陸源(Jeff Lu),筆名陸傑夫,資深媒體人,畫家。畢業於上海師大藝術專業,赴美留學後,就讀俄克拉荷馬西南州大。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後期定居於灣區以來,長期從事新聞採訪、繪畫藝術創作及教學工作。十多年來,參與許多重大事件的現場報導,採訪過諸多中外重要人物,撰寫了大量時事新聞稿件。同時,在海內外曾舉辦過多次個人畫展和講座,備受好評,不少繪畫作品被各地藏家選購。2015年應美華文學邀請,擔任“趨勢”欄目主筆。目前定居於加州舊金山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