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種出一塊 3x10' 的美好田地/ 朗田田


種出一塊3x10'的美好田地

作者: 朗田田

小編小語: 發現小而美的生活哲學

對美的嚮往和追求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因此,只要條件允許,沒有人會願意放棄裝點自己的家園,會願​​意蓬頭垢面,或是衣著邋蹋。再平凡的日子裡,都會有不平凡的感動與美麗存在,這才是最真切的人生寫真。若能在平凡的日子裡加入一些精緻細節,以及更多的在乎態度,生活內容絕對會變得更加有質量。

在這裡,我們透過鏡頭,帶您走進身旁一些朋友的生活空間,看看他們如何運用「小而美的生活哲學」,打造自己的居家、飲食和穿著的質量。這些鏡頭下的場景未必各個專業完美,但卻反映著主人公的真實情感,以及對營造品位生活的努力!

平凡的日子裡,仍有不平凡的感動與美麗隱藏其中,「小而美的生活哲學」會幫助我們享受到一種最單純至美的幸福!若您也有「小而美的生活哲學」要分享,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主題: 種出一塊3x10"的美好田地
地點: 門洛公園市 (City of Menlo Park)
主人: 王先生、王太太
說明

屋主夫婦在他們美麗的後院中,開闢出一塊占地面积约3x10平方英尺的小菜園。別看這個菜園小,卻為他們的退休生活增添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樂趣。

為能把菜種好,他們透過網路學習各種種植知識和技術,甚至還利用菜葉果皮自制起有機堆肥,按時給小菜園「加餐」。在過去的一年裡,小菜園出產的作物分別有:草莓、生菜、青葱、小黃瓜等。若客人造訪時間合宜,恰巧碰到小菜園採收,女主人會滿心歡喜和自豪地利用剛採摘下蔬菜,為客人烹調特制的家常美食。現在已近年終,小菜園早進入「休業」狀態,但仍有幾株青綠屹立在風中,煞是好看。

親愛的朋友們新的一年即將降臨您是否已有在春暖花開時節,把自家庭院好好「打造」一番的計劃? 或許在庭院的某個角落,開闢出一个小菜園,為自己種上一些瓜果蔬菜,也是一個不錯的想法!














————————————

關於作者: 朗田田,熱愛文學、藝術、歷史、美食、旅遊、攝影和大自然,以及一切與真善美有關的人事物,更喜愛觀察人生百態,以及發掘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立志把加州走遍,迄今為止,已深度造訪過加州58個縣中的32個,累積了無數的田野資料。目前定居於加州舊金山灣區。

烹調甜蜜陽光/ 朗田田


烹調甜蜜陽光

作者: 朗田田

小編小語: 發現小而美的生活哲學

對美的嚮往和追求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因此,只要條件允許,沒有人會願意放棄裝點自己的家園,會願​​意蓬頭垢面,或是衣著邋蹋。再平凡的日子裡,都會有不平凡的感動與美麗存在,這才是最真切的人生寫真。若能在平凡的日子裡加入一些精緻細節,以及更多的在乎態度,生活內容絕對會變得更加有質量。

在這裡,我們將透過鏡頭,帶您走進身旁一些朋友的生活空間,看看他們如何運用「小而美的生活哲學」 ,打造自己的居家、飲食和穿著的質量。這些鏡頭下的場景未必各個專業完美,但卻反映著主人公的真實情感,以及對營造品位生活的努力!


平凡的日子裡,仍有不平凡的感動與美麗隱藏其中,「小而美的生活哲學」會幫助我們享受到一種最單純至美的幸福!若您也有「小而美的生活哲學」要分享,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主題: 烹調甜蜜陽光
地點: 聖荷西市 (City of San Jose)
主人: 孫女士
說明:

這個佔地面積約140平方英尺的廚房,料理台剛好面向後院,在此下廚,除可飽覽滿眼的碧綠外,還可沐浴在無盡的陽光之中。喜歡養花蒔草的女主人,在享受碧綠之餘,還意猶未盡地在窗台上擺滿可愛的盆栽,令人為她的詩情畫意讚歎,也對她擁有如此烹飪環境欣羨不已。在這灑著甜蜜陽光的料理台上,想必留有她對家人道不盡的愛與關懷。

灣區的朋友們,不論你家中的廚房是否也擁有一個灑著甜蜜陽光的料理台,都可考慮在適當的角落裡放入一個小盆栽,給自己多一些的視覺享受,增加作菜的樂趣。












————————————

關於作者: 朗田田,熱愛文學、藝術、歷史、旅遊、攝影美食和大自然,以及一切與真善美有關的人事物,更喜愛觀察人生百態,以及發掘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立志把加州走遍,迄今為止,已深度造訪過加州58個縣中的32個,累積了無數的田野資料。目前定居於加州舊金山灣區。

2015年12月27日 星期日

烏龜住進了「豪宅」/ 阿朵


烏龜住進了豪宅/ 阿朵

作者: 阿朵

大概是8年以前,一天走在公司附近的一條小道上,突然看見地上一個手指大的小東西動了一下,我還以為是個石頭,仔細一看,竟然是個小小的烏龜。我好奇地蹲下去,只見他烏綠的殼體有許多盾片規律性的排列著,腹甲每塊盾片中央有黃綠鑲嵌且不規則的斑點,細小的脖子緊緊的收縮在他的殼體之中,不肯出來,看樣子好像受到了什麼驚嚇。公司的這條小路,來來往往的人不少,這個小不點就像一塊小石頭散落在路中,行人如果一不小心踩下去,後果不堪設想。小路的一邊是一個湖,另一邊就是一條馬路,時不時的會有汽車開過,小烏龜如果爬到馬路中央,那就更危險了。

我把那個小烏龜撿了起來,拿回辦公室,在水龍頭下給他洗了洗,放到了一個水杯裡了。那時雙胞胎剛兩歲多一點,每天看著他們可愛的的小樣,就對這個小烏龜也頓生憐憫。我想給雙胞胎一個寵物,就把小烏龜放到拿回了家。兩個大兒子看我拿回了一個小烏龜,高興之餘,問我在哪兒撿的。我說在公司旁邊的小路上。老大問我:是不是應該把烏龜放回到湖里去?


我心裡有些猶豫,心想,既然撿回來了,還是先養一些日子吧,等雙胞胎新鮮勁過了,再讓他們回歸湖里也不遲。誰曾想,這一猶豫,就過了8年的光景。

一開始因為烏龜很小,我就把他放到一個小盆裡,到寵物店買一筒專門的烏龜食物,一天餵上幾粒。一家人,誰有時間,誰就照顧一下,給烏龜換換水,洗一洗,餵一餵。那時孩子小,事情雜,一天到晚忙的我暈暈乎乎的,也沒有怎麼特別的照顧這個小烏龜, 無意中日子就這麼一天天溜走了。

每次外出度假,超過一周的,都要找個朋友託管這個小傢伙,短期的有時就把烏龜留在家裡,只是給容器裡多放一些食物。有的時候旅遊在外,心裡也擔心,烏龜會不會餓壞了?幾天沒換水,會不會得病呢?還別說,這烏龜還真皮實, 每次外出回來,他都安然無恙. 記得有一次食物斷頓了幾天,當我匆匆買回烏龜食料拿給他吃時,他只是靜靜的看著食物顆粒落到容器裡,然後一口一口的吃起來。看到他安然地進食,我內疚的心情才會得到點安慰。

這期間搬了一次家,因為怕大東西把烏龜壓壞了,烏龜是第一批搬到新家的。容器倒是換了好幾個,因為考慮到換水的方便,我也沒買專門的大魚缸伺候,只是家裡有什麼容器就用什麼容器。我也沒太精心的伺候,可他就像孩子們一樣,順其自然的長著,一不留神,有一天突然發現,小烏龜長大了!原來一個手指頭那麼大,現在比一個巴掌還大了!我驚呼,咦,這烏龜,怎麼不知不覺的,就長大了呢?老二看看我說,媽媽,就像我們一樣啊,我們不也是也是在你不知不覺之中,長大了嗎?


小雙的班級有個大魚缸,裡面養了一個烏龜和一隻金魚。我有一年負責照顧他們班級的寵物,每週去班級一次,給浴缸換水,購買食物。看到烏龜和金魚和平共處, 搖頭晃尾快樂地生長著,我突然覺得我家的烏龜有點孤獨,頓生憐憫之心,我提議把烏龜送給小雙的班級,讓他融入集體。但我提出這個提議後,大雙的眼睛就紅了,眼淚吧嗒吧嗒的掉了下來。我想了想,一路走來,不經意間,烏龜已經成了我們家庭的一個成員,就這樣把烏龜送出,孩子還真是捨不得,那就留下繼續陪伴他們成長吧。

有一天,小雙和我說,媽媽,大雙捨不得送我們班,那怎麼樣才是對烏龜更好?讓他回歸大自然,把他放回到你公司附近的人工湖里去,他會不會更高興?建議一提出,立刻遭到了老二的反對:烏龜已經在我們這個環境裡生活這麼多年了,把烏龜回去,他具備在野外生存的能力嗎?想想也是,烏龜都在我家生活8年了。風吹不著,雨淋不到,萬一放回去,他不適應了怎麼辦?

又是一段時間過去了,加州今年大旱,我們公司旁邊的人工湖,原來是波光粼粼碧綠的湖水,竟然逐漸的干枯了。今年年初,公司藉機治理河床,那天工人來了,把剩下的一點點水吸乾,裡面的死魚,死烏龜一堆一堆的。看到工人們用塑料袋把那些魚和烏龜裝走,我心裡突然有點憂傷,這堆死烏龜裡, 有我們家小烏龜的父母,兄弟姐妹嗎?當初覺得把烏龜帶回家養著,還有點內疚,可看看今天的結局,難道說,不經意間,我們救了這烏龜一命?看看這湖的前後對比圖:



前不久,家裡開party,一個朋友看到這烏龜,聽說跟了我們8年了,大呼小叫起來:這烏龜,跟你們轉戰南北,這是和你們有緣啊!烏龜是有靈性的,你們,怎麼能夠用這個容器養他?原來幾年以前,買了一個高沿的按摩洗腳盆,因為盆底設計坑坑洼窪的是為按摩方便,我認為那有利於鍛煉烏龜爬行,我就把烏龜放了進去養著。結果被這個朋友狠狠的批了一頓,批的我那叫一個慚愧,好像自己虐待的烏龜一樣,心想一定要想給烏龜鳥槍換炮換個容器。

第二天上街,看到中國超市旁邊有一個江西景德鎮的海外陶瓷展,我進去看了又看,相中一個質地,花樣,形狀都不錯的立式大陶盆, 儘管價格不菲,可是想想這烏龜都跟了自己這麼多年了,說家裡的小五也不過分了,花點錢又算得了什麼呢?我毅然買下陶盆,搬回到家,歡天喜地的把烏龜放了進去。雙胞胎說了,媽媽,咱家烏龜搬進豪宅了。


現在, 每天早晨,起床後第一件事,我就走到豪宅旁,和烏龜問聲Good Morning! 有趣的是,每次我來到豪宅旁,還沒說話呢,也許烏龜聽到我的腳步聲,都會把他細長的脖子從軀殼裡伸出來,眼睛咂巴咂巴看著我,那模樣好像在回應我:Good Morning to You Too
——————————

關於作者:阿朵,生活在美國矽谷的普通人。大學學的是工科,心裡卻有一個文學夢。 1997年來到美國,體驗著中美兩國文化的差異,養育著四個生龍活虎的孩子,和孩子一起學習著,成長著,隨筆記下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熱愛文學、寫作旅遊、攝影和大自然。作品發表在美國《星島日報》,《僑報》,《美國都市報》,文章被收集在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文集《教育,還可以。 》《生活,還可以。 》。目前定居於加州舊金山灣區。